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_函校>课题研究

加强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夯实精准扶贫基石的路径研究

——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的财政基层培训研究(2015年)


  财政部中华会计函授学校

  宁夏财会函授学校

  中国的扶贫开发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我国还有7017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基本属于底子薄、条件差、难度大的“硬骨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目标、任务和要求,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攻坚战略部署。实现精准扶贫脱贫战略目标的路径,包括工作流程设计和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建设。财政政策是精准扶贫脱贫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是落实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不但向扶贫开发的领导人提供政策服务,而且直接面向广大农村财会人员、村干部、乡镇财政干部,直接服务基层群众,因此,研究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和精准扶贫的内在联系,宣传和普及财政支农政策知识,提升驻村帮扶队伍和基层干部素质,是助推精准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 课题理论基础与研究背景

  1.1 习近平精准扶贫脱贫战略思想

  十八大以来,中央逐步形成了精准扶贫战略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习总书记在最近的讲话中进一步提出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的要求。精准扶贫战略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现阶段贫困问题、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国特色扶贫体系的特征提出的,其核心要义是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和各种资源,正视贫困问题,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改善和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益和质量,从而顺利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1.1 精准扶贫思想的基本内容

  (1)强化政策导向

  精准扶贫战略的核心是贫困地区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工作重心和注意力要“精准”,聚焦扶贫工作和贫困人口。过去一个阶段,一些地区(包括贫困地区)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主观上存在只要宏观经济发展好了,贫困问题自然就得到解决了的错误认识;客观上存在“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的问题。尽管扶贫工作在各地不断开展,但是资金投入、组织保障和工作重心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强化。

  (2)优化产业规划

  精准扶贫战略的重点之一是做好扶贫项目设计、创新扶贫方式方法,提高扶贫项目的针对性、适应性,即帮扶措施要精准。我国目前绝大部分的贫困地区都存在着自然条件恶劣、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短缺的情况,在农业生产的资源环境条件和市场风险双重约束下,普通农产品的利润空间缩小、优质农产品的经营难度加大,产业化扶贫的项目识别难度和运行风险都很高。村庄劳动力外出造成了很多发展项目无法得到落实。而一些贫困村的干部因自身能力较弱,无力组织项目实施。即便一些扶贫项目得到了实施,因劳动力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又外出务工,导致这些项目缺少后续的管理和维护,造成了扶贫行为的短期性和扶贫资源的浪费。而且,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外出,也给公平公正地分配扶贫资源带来严峻考验,一些贫困农村地区,村里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都比较困难,即便是要通过民主程序来识别贫困户和分配扶贫资源,也很难得到落实。这就需要把扶贫资源这块蛋糕做大的同时,增加蛋糕的种类,使不同的种类能够对应不同的贫困地区和群体。

  (3)细化扶贫群体

  精准扶贫战略的重点之一是对贫困人群的精准识别。由于贫困村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贫困(线)标准设定得也不高,故而精准识别贫困人群的过程应被视为识别村情的过程。在目前的情况下,贫困村应该包括四种人群:具有发展潜力的贫困群体;缺少发展能力的特殊贫困群体;收入略高于贫困线或刚刚脱贫的群体;非贫困群体。从精准扶贫角度,目前开发式扶贫的主要对象是第一类群体;对于第二类群体,要重点做好扶贫与社会救助政策的衔接工作,发挥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的托底作用;第三类群体实际上也属于脆弱人群,在风险和灾害面前容易返贫,因此要协调好信贷、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对于第四类群体,要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机遇和国民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条件,激发他们发挥能人的带动效应,既为村庄减贫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巩固和扩大扶贫工作成效,也使自身走上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1.1.2 实现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的保障体系

  (1)发挥政治优势

  经中央批准,今年中组部、中央农办、扶贫办联合下发了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的通知。总数16万个村,其中有12.8万个贫困村,每个村要派一个“第一书记”,有一个驻村工作队,还要有一支社会帮扶力量,这三个“一”要落实到村,这些都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从中央到地方,要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的作用,交通运输部门解决路的问题,水利部门解决水的问题,教育部门解决教育的问题,医疗卫生部门解决医疗卫生的问题,都要纳入工作议程当中去。要把贫困地区脱贫、补齐短板的需求,从自然村、从贫困户开始做到,有多少危房,多少读书的,多少看病的,多少通路的,多少饮水这些工作需求汇集起来,变成行业部门的一个重点,纳入到“十三五”规划当中去。要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扶贫攻坚强大合力。一是调整定点扶贫工作,解决因机构调整责任落空、部门之间任务不均衡、部门优势不对应等问题。健全定点扶贫牵头联系机制,建立考核机制。发挥军队武警部队优势,参与当地扶贫开发。二是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在现有对口关系基础上,开展“携手奔小康工程”,将帮扶重点进一步下沉。开展产业开发、吸纳就业、人才培训、产销对接等活动。三是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扶贫,开展“千企万村”、包县包村包户等活动。四是建立国家扶贫荣誉制度,鼓励公民个人参与扶贫。

  (2)创新工作思路

  扶贫开发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突破固有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束缚,创新方式方法。要切实转变观念,向改革要思路,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改革创新关键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要针对穷人,按照总书记的“三个格外”的思想,搞特惠做加法。比如贷款,我们原来搞担保抵押,一般放大3到4倍,做得好也有810倍的,但实际操作中手续复杂,而且利率很高,10%左右。现在我们经过与金融部门共同创新,设计了3个金融产品,第一个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需要小额贷款,5万以下、3年以内贷款免担保、免抵押,金融机构按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全额贴息,县里建风险基金,这个风险基金控制在2%3%,大大降低成本,并且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个是扶贫再贷款,针对单位的金融创新产品,那些真正带动了贫困人口、贫困村的企业和合作社可以享受这个政策。第三个是发金融债,用未来的钱办现在的事情,这个正在研究之中。二是要防止扶富不扶贫,富县不富民。国家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出台了政策、资金、项目等相关扶持办法,但由于有的贫困对象、贫困地方配不起套,他们还享受不到这些好政策好办法,今后要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3)完善政策体系

  一是研究探索整合财政投入增加资产收益性扶贫筹资渠道的举措。二是支持县级围绕突出贫困问题,整合不同渠道资金用于扶贫开发政策措施,发挥综合效益。三是县级要建立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权限下放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增强管理能力。四是进一步加强监管,严厉追究各类违法违纪行为。

  (4)做好扶贫宣传工作

  扶贫宣传过去是一个薄弱环节,现在要大力加强。一是坚持正面导向。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讲述好故事,形成正面舆论氛围。二是坚持典型示范。总结扶贫工作成功经验,宣传自力更生典型,坚定脱贫信心。三是引导心理预期。把握好“度”,不提过高的目标,不吊高胃口。

  (5)加强扶贫队伍建设

  当前扶贫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扶贫工作机构队伍难以适应精准扶贫的要求。各地扶贫工作机构性质、级别、编制参差不齐,总体上力量薄弱。最近,云南加强了县级扶贫机构建设,93个贫困县扶贫机构实行单列,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奠定了组织基础。扶贫任务重的乡镇,要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要加强思想、作风、廉政、能力建设,加大对基层扶贫干部的关心关爱和培养使用力度,全面提升扶贫干部队伍能力水平。

  1.2 财政基层培训和精准扶贫脱贫战略的内在联系

  1.2.1 财政支农政策是落实国家战略的抓手

  (1)把农村扶贫提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

  农村扶贫开发做为主要内容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篇幅超过以前所有规划的内容,充分表明了执政党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把扶贫开发提高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的高度,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2)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

  为确保中央制定的脱贫攻坚政策尽快落地,新的工作机制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明确要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扶贫开发任务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主要领导要向中央签署脱贫责任书,每年要向中央作扶贫脱贫进展情况的报告。目前已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把手与中央签下了脱贫攻坚责任书。

  (3)全面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内容也更加丰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则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升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要求扶贫开发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提高扶贫效率。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标志着农村扶贫开发理念的转变,即从大规模的区域发展战略转向区域发展与家庭能力建设并重转向,它对农村扶贫开发的瞄准机制、扶贫开发手段、扶贫开发组织体制等均产生重要影响。

  财政政策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支农政策作为实现政府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可通过整合扶贫政策、增强政策效应,整合扶贫资金,提高投入效益,整合扶贫力量,形成扶贫合力等措施,全面实现政策效应。

  1.2.2 财政支农政策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保障

  纵观国家规划的特色产业扶贫、劳务输出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交通扶贫、生态保护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与社保兜底脱贫、金融扶贫等扶贫脱贫战略重点工程,财政支农政策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支撑作用,使财政支农政策成为实现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1)提供扶贫开发资金保障

  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和专项债券筹集资金,支持扶贫开发。扶贫专项金融债是人民银行新推出的债券品种,通过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筹集易地扶贫搬迁信贷资金,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农发行通过发行扶贫专项金融债筹集的低成本资金,将按照保本微利原则专项用于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贷款项目投放,这对于农发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发行将根据易地扶贫搬迁信贷工作进展情况,在人民银行统一部署下,陆续发行扶贫专项金融债,筹集更多的低成本资金,积极作为,进一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信贷投放力度,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做出贡献。

  (2)提供就业创业贷款保障

  国家通过设立扶贫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金融机构创新精准扶贫模式,实施信贷+政策扶持、信贷+多方合力、信贷+金融创新、信贷+风险保障机制等措施,通过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施策,立足于开发式扶贫,坚持可持续性原则,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提供贷款保障,着力增强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

  (3)提供扶贫小额信贷保障

  在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的基础上,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完善增信措施,通过改进评级方法或制定专门的授信政策,对申请贷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授信。将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与银行贷款管理系统有效对接,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个人信用档案。加大对贫困地区支农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贷投放。降低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融资成本。

  统筹安排财政扶贫资金,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户给予贴息支持,贴息利率不超过贷款基础利率(上一年度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平均值)。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资金,用于补偿扶贫小额信贷发生的坏账损失。支持推广扶贫小额信贷保险,鼓励贷款户积极购买,分散贷款风险。采取“以社带户、以企带村”的方式,组织贫困农户参与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拓宽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贷款的途径。

  (4)提供保险与融资服务保障

  健全保险服务网络,完善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健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一些地方支持组建主要服务“三农”的金融租赁公司,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建立农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农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建立省、市、县三级财政共担风险的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当年新增涉农贷款一定比例出资注入,当涉农贷款确因不可抗力出现风险时,由风险补偿基金按一定比例代偿。

  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财政与金融合作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开发面向贫困农户的小额贷款品种,例如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贷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等贴息贷款,以及“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企业+专业大户”、“企业+家庭农场”、“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订单+政府协管”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

  1.2.3 财政基层培训面临良好的历史机遇

  《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肩负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职责。基层干部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好坏,关系干部队伍整体形象,关系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要多渠道、全覆盖地开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通过强阵地、往下送、向外派、结对帮、对口援等措施,大力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

  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完善,基层财政承担的职责任务越趋加大,落实强农惠农富农财政政策,最关键的环节在基层;强化财政“三农”资金监管,最基础的工作在基层;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最薄弱的部位也在基层。加强财政基层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并完善培训机制,对于加强财政“两基”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落实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及规范基层财政财务管理、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已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攻坚战略部署。精准扶贫,关键在人。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需要有一支思想观念新、工作方法实,扎根基层、真抓实干的扶贫干部队伍。由于财政基层培训直接面向广大农村财会人员、村干部、乡镇财政干部开展财政政策培训,直接服务基层群众,因此,中央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战略,也为开展财政基层培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标

  1.2.1 财政基层培训的政策背景

  (1)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国家战略

  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切实提高扶贫实效,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2)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是既定方针

  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持续加大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投入力度,增强造血能力,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3)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是首要任务

  完善扶贫脱贫扶持政策,加强财政基层培训,打通财政支农政策最后一公里,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各类扶贫模式及其考评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支撑,是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其中,财政基层培训是完善支撑体系的重要抓手。

  1.2.2 财政基层培训的目标要求

  (1)为基层财会人员实施特色产业扶贫提供技术指导

  财政基层培训要把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动行动和“互联网+”产业扶贫作为培训目标,实施电商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工程,实现贫困人口脱贫。

  (2)在劳务输出扶贫过程中提供政策指导

  通过加大财政基层培训的实施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指导,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施劳务对接工程,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通过与区外劳务需求对接引导青壮年劳动力输出,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脱贫。

  (3)全面落实易地扶贫搬迁中的扶持性支农政策

  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区,通过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制定相应政策,支持新建住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在此过程中,通过财政基层培训,推进基层财会人员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政策,是实现易地搬迁扶贫总目标的基本保障。

  (4)推动交通扶贫中各项涉农政策的落实

  在国家实施改造建设百万公里农村公路、建设贫困地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园区路、建设国家干线交通网连接贫困地区等重大交通项目过程中,通过财政基层培训,提高交通扶贫中各项涉农支农政策落实的效率。

  (5)加深对生态保护扶贫中生态补偿类政策的理解

  针对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区(流域)的贫困人口,国家采取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措施,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基层财会人员需正确理解和把握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的政策内涵,保证资金使用方向的正确性。

  (6)在教育扶贫过程中提供财政政策服务

  在国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培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资助救助力度的过程中,通过财政基层培训,提升广大基层财会人员为贫困人口提供全方位政策服务的能力。

  (7)提升落实健康扶贫与社保兜底脱贫财政政策的能力

  在国家对因病致贫人口提供医疗救助保障、改善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全国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贫困县的对口帮扶、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的财政政策全面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财政基层培训,全面提升落实健康扶贫与社保兜底脱贫财政政策的能力。

  (8)提高基层财会人员金融扶贫的技能

  通过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和专项债券筹集资金,支持扶贫开发。通过设立扶贫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财政贴息、免抵押免担保的扶贫小额信贷。健全保险服务网络,完善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基层财政培训,是实现上述行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围绕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安排、扶贫资金使用、扶贫措施到位情况、扶贫人员政策水平以及扶贫成效进行调研,摸清扶贫工作现状;

  (2)将文献研究与实践案例相结合,总结成功扶贫脱贫经验,吸收借鉴可复制的模式和经验;

  (3)研究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在精准扶贫脱贫中的实际作用,从政策体系所涉及的制度安排、资金管理、项目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培训现状、培训机构现状培训教材、培训方案等方面,研究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应采取的科学方案;

  (4)构建可行的培训方案、优化教材、完善机制,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形成可操作的政策培训体系。

  1.3.2 技术路线

  针对“十三五”扶贫攻坚的任务和路径,从扶贫对象、项目安排、扶贫措施、资金使用、人员配置等方面进行调研,结合文献研究和扶贫实践,归纳精准扶贫的基本经验。在研究扶贫任务过程中,梳理财政支农的政策体系,明确制度安排、项目安排、资金管理、人员管理以及相应的培训现状、机制、教材、方案等基本情况。以上述2方面基本情况为基础,提出面向精准扶贫的财政基层培训的方案、教材建设方向以及培训机制,并通过培训评估,优化和完善可操作的政策培训体系。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1-1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图

  

  

  2. 国内财政基层培训的基本经验

  2.1宁夏财政基层培训工作调研

  近年来,在财政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区各级财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自治区财政厅紧紧围绕我区改革与发展大局,服务于财政中心工作,以基层干部需求为导向,坚持分类指导,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从严治学,不断提高各项培训和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区财政基层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培训内容不断丰富。从最初的支农政策培训扩大到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又拓展到全区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培训,为推动财政政策有效落实、科学规范管理财政资金、建设基层财政干部队伍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培训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区财政基层培训共培训3000多人次。其中,支农政策培训规模达到2500人次以上,累计培训农村财会人员近2万人次。2016年,宁夏转变培训方式,将原先三年一轮的培训模式改为全区分类培训,实现全区基层财会人员年度培训全覆盖;三是培训对象不断拓展。目前培训对象不仅包括财政系统内的县、乡基层财政干部,还涵盖了村干部、农村财会人员、村民理财小组成员,以及其他部门财务人员等,有效发挥了财政基层培训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作用。

  2.1.1 工作定位与目标

  (1)工作定位

  当前财政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前所未有,财税体制改革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系统性前所未有,财政部门肩负的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工作之繁重前所未有,所有这些对基层财政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出的全面挑战也是前所未有。因此,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财政基层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把学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有关会议精神和加强财政基础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用心谋划、真抓实干,推动财政基层培训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一要从“四个全面”的战略高度认识财政基层培训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在基层。财政基层培训工作服务于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可以说,财政基层培训工作直接服务于“老乡”、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要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理解财政基层培训工作。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财政干部和村干部、农村财会人员正是国家治理体系中对基层进行有效治理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财政政策贯彻落实、财政资金有效使用的操作者和执行者,提升其政策水平和能力素质,是财政基层培训工作承担的历史使命。

  三要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把握财政基层培训工作。习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在人。我区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一定要充分发挥财政基层培训“智力平台”优势,提升乡村干部素质,做好“对政策执行意见建议的收集反馈工作”,打通财政支农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四要从“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定位财政基层培训工作。要按照中组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精神,以“提升乡镇财政干部和农村财会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财政基层培训工作,夯实财政工作基础,提升基层干部能力素质。

  2.1.2 培训管理与效能评估

  培训管理者、受训者和培训师资构成了培训工作的三个核心要素。宁夏自2009年开展财政基层培训工作以来,按照财政部有关要求,在财政厅党组的直接领导和各级财政部门支持配合下,特别是在广大一线培训管理者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直接努力下,以“四个坚持”为导向,不断夯实财政基层培训工作基础,共计培训乡镇财政干部、农村财会人员、村干部和农村理财小组成员2万多人次,为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提高涉农资金效益,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稳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各方面肯定和好评。

  一是坚持以培训需求为导向,把调查研究作为加强基层培训工作指导的重要手段。通过深入基层,加强调研,了解基层培训需求,认真分析研究财政事业发展、“三农”工作需要和干部履职尽责对基层干部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培训计划、设置培训科目、开发培训课程。真正做到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我区财政工作实际,根据当前的财政工作重点以及新出台的涉农政策,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中央和自治区重大战略工作部署,以全面提升农村财会人员和基层财政干部的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设计培训内容,集中精力解决实际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

  三是坚持以质量为导向,不断提高基层培训的效果,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除了传统的会议、培训班等模式,作为财政基层培训的管理人员,我们还要积极探索采用网络学习、远程授课、实操训练等新形式,为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地域的培训者开展培训,用基层干部易接受、听得懂、受欢迎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实现教学相长,让财政基层培训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四是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建立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的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培训考核评价力度,通过对培训的前期准备过程(培训需求调研、培训计划、实施方案等)、实施过程(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方法、组织管理等)和培训实施效果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全过程量化考核评估,达到以评促训的目标。具体来讲: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求各市县要上报年度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形成培训长效机制,确保年度培训工作顺利进行;二是落实培训经费。要求市县按新《预算法》要求,将支农培训配套经费列入本地区年度预算;三是严抓培训过程。在培训工作中,要求市县全面推行培训管理系统软件的运用,控制每期培训班学员的数量,财政部统编教材与地方补充教材配合使用,严格遵守培训管理制度,以细节管理促培训质量;四是规范材料报送。培训结束后,要求市县尽快形成培训档案,及时上报厅函校。

  2.1.3 师资与教学体系建设

  作为财政基层培训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培训工作持之以恒、着力加强的重点。针对我区财政基层培训兼职教师数量少、师资基层经验少以及师资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函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要建设财政基层培训师资库,经厅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了宁夏财政基层培训师资库。师资库成员重点从厅机关各业务处室、市县财政局、一线乡镇干部以及有关院校中遴选和培养,主要承担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基层财政干部培训、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培训等任务。涉及专业领域有:财经纪律,财政管理,村级财务管理,公文写作、计算机应用等。目前全区已有60多人入库。在2015年的培训工作中,财政基层培训师资库已开始启用。师资库的创建,填补了宁夏自开展财政基层培训工作以来无师资库的空白。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优化师资,逐步建立一支符合宁夏财政基层培训工作实际的专业化培训师资队伍。

  2.1.4 培训对象与学习愿景

  (1)培训对象调查

  本研究对2016年参加宁夏财政支农培训的学员基本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以银川市金凤区、贺兰县、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固原市隆德县、中卫市中宁县等5个县区173名村级财务人员为抽样调查对象(样本比例12%),对其工作岗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从事财务工作的年限进行了统计分析(图2-1)。

  ① 学员岗位结构情况

  被调查的173人中,村会计占23%,村报账员占21%,村干部占31%,其它村级工作人员占25%

  2-1 2016年财政支农培训学员岗位结构图

  从图2-1至少可以看出三方面问题,一是乡镇基层行政机构对财政支农培训理解不到位,存在应付差事的现象。其它人员占25%比例,说明至少25%的行政村在落实财政支农政策方面存在不重视现象。二是村级财务人员结构不统一,村会计、村报账员、村干部在履行财政政策方面存在职责不明晰的问题。三是参加培训的人员中专门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总比例不超过50%,对财政支农政策的落实必然产生不利影响。

  ② 学员学历结构情况

  图2-2为抽样调查的参加宁夏2016年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学员学历结构情况图示。

  2-2 2016年财政支农培训学员学历结构图

  2-3 2016年财政支农培训学员年龄结构图

  从图2-2可见,村级基层财政人员以中学学历为主,高中、初中总比例达到78%,中专以上学历只占22%。结合图2-3的年龄结构分析,可知未来10年左右的财政基层培训对象将以中低学历从业者为主。按照这个结果,在财政基层培训的教材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培训方案设计、培训目标设计等方面,必须以这个基本结论为依据。

  (2)学员的学习愿景

  对上述173名抽样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征求了学员对基层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结果显示,主要建议集中在因地制宜精准选择项目、加大养殖种植政策扶植、加大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利用网络平台推广农产品等具体可操作的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方面。

  ① 因地制宜精准选择项目

  通过划定贫困户进行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因地制宜,找准大项目,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把农民变成“工人”,稳定帮扶工作队伍,实行干部包户包村。财政培训要面向精准选择项目进行教学设计。

  ② 加大养殖种植政策扶植

  对照国家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产品目标价格、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支持、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支持、畜牧良种补贴、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等近年来出台的50余项养殖种植扶植政策,有针对性实施精准财政培训。

  ③ 加大农村电子商务培训

  在农村电商快速布局、高速增长的同时,电商人才的缺口在不断增大,并已对农村电商的发展产生了日益凸显的桎梏作用,很多地区农村电商发展正因人才缺乏面临着“有劲使不出”的尴尬局面。财政基层培训应在发展电子商务上有大的作为。应坚持需求导向、教育先行、学用结合、自主创新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对象,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培训工作。

  ④ 利用网络平台推广农产品

  宁夏特色优质农产品丰富,品质高且生态环保,深受市场和消费者欢迎,但是由于销售渠道单一,销售情况往往不尽人意,有的家庭甚至根本销售不了,以致丰产不丰收。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销售模式近年来被农民逐渐接受,但通讯网络不畅通、产品包装不新颖、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不少家庭难以单兵作战。如果以财政培训为切入点,通过政策培训,引导基层乡镇组建网络平台,把建设品牌、质量保证、人员培训等相关工作统筹起来,农村电商就更加有前景,农民脱贫致富将更加有保障。

  2.3 宁夏财政基层培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2.3.1 财政基层培训面临的挑战

  (1)精准扶贫脱贫战略所面临的挑战

  一是精准扶贫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帮扶措施还存在“大水漫灌”或缩小版“大水漫灌”现象。二是扶贫开发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少数地区和部门工作滞后。三是扶贫合力还没有形成,相关扶持政策衔接不够,社会力量没有充分动员。四是扶贫资金投入还不能满足需要,贫困县统筹整合资金用于脱贫攻坚的难度仍然很大。五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包办代替、大包大揽的做法助长了等靠要思想。六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待加强。

  (2)财政基层培训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是优秀师资匮乏。宁夏财政基层培训师资库中的成员均为兼职。一方面,这些兼职培训教师数量少,选择范围有局限性;另一方面,教师专业背景相关度低,缺少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由此给宁夏开展财政基层培训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二是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基层干部岗位职责不同,知识需求不同,在培训的重点、方向、方法等方面,既要有共性要求,也要有个性特点。由于受外部条件制约,市县在组织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市,通常将所有人员都安排在一个培训班授课,这样不利于培训的细化分类,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不够理想,也造成了一些浪费。三是培训经费不足。宁夏属于西部落后省份,全区各级财政财力十分有限。多年来,受培训经费制约,财政基层培训工作一直按照分市县、分片区进行轮训模式,全区农村财会人员经过3年才能培训一次,导致培训周期过长。

  2.3.2 财政基层队伍存在的问题

  乡镇财政基层队伍通过参加近几年组织的培训,基本业务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推进财政改革、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维护基层政权正常运转,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这支队伍的综合水平与新时期财政改革发展大局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根据培训对象实际,结合文献调研,目前农村财政基层队伍存在以下问题。

  (1)文化程度偏低、专业匹配度不高

  农村财政基层人员的文化成都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与地方经济发展程度成正相关,但高、初中学历人员占绝对多数,亟需提高文化水平。调查对象所学专业中,财政税收专业背景占比较低,只占6%。调查对象所学专业与岗位性质匹配度不高,同岗位性质的工作由各种专业背景的财政干部完成,同专业背景的财政干部也可能从事不同岗位性质的工作。

  (2)人员综合素质不强、非专业人员比例较高

  以是否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为标准,宁夏、陕西、甘肃、河南4省平均70%的在岗农村基层财政人员未获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多数乡镇财政干部没有会计、经济专业技术职称,而取得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更少。说明大部分农村财会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不具备最基本的专业素质。有的乡镇财政干部是从原农税干部转型而来,知识结构单一。有的乡镇财政干部第一学历层次不高,所学知识老化,亟待更新。有的基层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特别是部分从其他岗位调入的人员无任何财经工作经历和基础,为公理财和为民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3)干部队伍不稳定、兼职现象普遍

  客观上乡镇财政所层级低,职务晋升、工资增长均受限,影响队伍的稳定。大部分财政所人员少,工作量大,普遍存在一人多岗现象。加之财政所人员身份性质多样,福利待遇差异较大,也影响了一些人的积极性。同时财政干部“凡进必考”,基层财政所很难招录、补充新生力量。即使招录进来部分年轻人也不安心艰苦的乡镇,以基层为“跳板”,解决身份后便急于调走。一部分农村财会人员除了从事相关财务岗位工作之外,还兼有其他岗位或者其他职业,兼职现象十分普遍,也造成这类人员心思没有完全放在本职岗位上,对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和学习提升的劲头比较缺乏。

  (4)年龄结构差异性大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政干部普遍老化,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甚至20年以上居多,占56%,在边远乡镇老化现象更为严重;在经济发达地区或中心城市周边,虽新进年轻干部较多,占20%,但履职能力亟待加强。

  2.4 宁夏财政基层培训的创新举措

  2.4.1 加强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力度

  在2016年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中,宁夏财政厅把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与精准扶贫脱贫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精准度,助力全区脱贫攻坚进程。

  一是培训对象精准。首次将驻村干部、专业大户等农村脱贫攻坚骨干力量纳入培训对象,提高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在基层执行效果,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二是培训内容精准。根据农村财会人员等培训对象在履职方面的不同知识需求,重点安排最新财政支农政策解读、支农项目管理与监督等课程,着力破解制约精准脱贫的政策“瓶颈”问题。三是师资安排精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宁夏财政基层培训师资库,授课师资重点从厅机关各业务处室、市县财政局、一线乡镇干部以及有关院校中遴选和培养,将专业理论知识和财政业务干部的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确保支农培训实用。四是考核评价精准。制定《宁夏财政支农政策培训考核评价办法》,对培训方案设计、教师选择、学员组织、跟踪反馈等培训全过程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截至5月底,共举办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班8期,培训基层干部和农村财会人员900多人次。

  2.4.2 建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网络

  自201691日起,宁夏会计人员可通过网络参加2016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培训人员可选择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华会计网校)、北京南瑞利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新华会计网)、北京东奥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等5家网络培训机构参加网络继续教育培训。

  会计人员网络继续教育支持移动客户端的学习模式,会计人员可以下载相应的移动客户端应用程序,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学习。同时,网络继续教育同时支持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方式,会计人员可通过下载课程在无网络情况下完成学习,在有网络条件下自动上传学习记录。会计人员完成培训、考试合格后,系统将要求对网络培训机构的服务进行满意度调查,完成调查后,可以生成和打印完成本年度继续教育的合格证明,同时,在宁夏会计人员管理系统中记载完成情况。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为持有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无论是否在会计岗位,均应自取得资格的次年开始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采取学分制管理制度,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不得少于24学分。会计人员通过参加培训取得相应年度的学分,只在当年度有效,不得结转下一年度。

  2.4.3 出台全区精准脱贫能力培训实施方案

  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力争提前两年实现“两个确保”脱贫目标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精准脱贫能力培训的实际,出台了2016年精准脱贫能力培训实施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是:精准脱贫职业技能培训,必须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培训新模式和“企业订单、培训机构列单、培训对象选单、政府买单”的新机制,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力争使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至少有1 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掌握1-2门就业技能,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2.5 部分省市财政基层培训情况

  近年来,各地财政厅(局)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在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谋划、有序推进、灵活开展、资源整合、制度健全等方面探索了特色做法,亮点纷呈,取得了明显成效。

  2.5.1 河北省着力增强培训针对性

  河北省财政厅围绕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开展培训,举办高层次培训班,着眼于提升厅内处级干部制度创新与政策设计能力;举办“全省乡镇财政所长培训班”,着眼于提升乡镇财政所长的素质能力。积极开展业务比赛活动,在全省财政系统组织开展了“比政策理论水平、比分析算账水平、比公文写作水平”活动,通过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着力夯实财政干部“能写、会算、懂行”的基本功。

  坚持创新模式,着力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创新网络培训模式,自主研发了涵盖省市县乡四级财政部门的网络教育培训系统,精心筛选制作网络培训课件共11大类1200余门,建立起自助式、菜单式“网络学习超市”,成为干部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创新自主选学模式,先后开展了网络课程自主选学、选派干部参加省委组织部选学班等选学活动,组织举办了全省财政青年干部提升素质能力暨自主选学培训班,把组织指定和干部选学结合起来。创新专题讲座模式,围绕破解财政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创办了“财政大讲堂”,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为全省干部授课,有些讲座内容已转化为推动财政改革的成果。

  2.5.2 上海市财政培训对接工作重点

  一是着眼长远规划,对接战略目标管理。推进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工作,制订实施了干部队伍建设行动纲要,明确了处级领导干部、财政专业干部、综合管理干部等“三支队伍”建设目标;行动纲要设定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相呼应,教育培训规划明确了分级分类的具体任务要求,从细分培训对象、科学策划项目、优化组织实施、加强绩效管理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与教育培训的规划重点相结合。

  二是聚焦工作重点,对接年度目标计划。在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的指引下,与每年的人事教育工作要点相配套,对培训规划的阶段性执行情况以及现实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细致总结和分析,不断优化调整年度培训计划,努力实现教育培训年度重点与当年干部队伍建设重点、财政业务工作重点“双对接”。

  三是动态把握需求,对接项目实施目标。注重问卷调查、专题座谈、个别访谈以及微信、网络等信息手段的应用,逐步建立健全培训需求动态分析机制,及时准确掌握岗位实际需要和干部成长需求,为组织实施内容针对性强、应用效果好的培训项目夯实基础。

  2.5.3 湖北省的四级岗位培训模式

  湖北省全面推行省市县乡“四级岗位”培训模式,将培训范围扩大到各级财政部门。构建了全省财政系统处级、科级、乡镇财政所长、青年干部四级岗位、全员培训的培训体系,形成了具有湖北特色的全员统筹、分类分级的培训新模式,既推进了与相关高校合作的深度,丰富了办学格局,又研发了各层级财政干部的培训课程体系;既灵活采用研讨式、案例式教学,对财政改革难点重点进行了研讨与论文研究,又完善改进了培训考核与干部使用的管理体制。

  省财政厅联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立专项课题组,对“四级岗位”培训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优化,形成了符合湖北财政发展实际的“省级统筹、分岗施训”培训模式。培训模式的创新,使得全省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心下移、职能上收,培训的范围纵向延伸到最基层的乡镇财政所,培训覆盖面也由财政领导干部拓展到全体财政干部乃至政府部门的分管领导。

  2.5.4 重庆市的定向培训和精准学习

  打造生动、活泼、新颖的学习平台。创办“周一夜校”和“业务沙龙”,针对财政业务点多面广、干部相互了解不深不透的问题,采取处室申报、干部主讲、听众提问交流的方式,搭建起干部交流互动的平台。做实财政论坛,坚持把创立10年之久的财政论坛作为宣讲宏观经济政策、探析财政改革难题的前沿高端平台。组建兴趣小组,采取干部自愿加入、自行组织活动的方式开展调研学习。

  针对不同干部和不同工作任务进行“定向培训”、“精准学习”。根据个人需要抓“定向培训”,督促青年干部参加网络会计培训、职称考试和学历教育;建立了新进干部导师制度,鼓励优秀老同志通过传帮带,帮助青年同志尽快熟悉业务,对局处级领导和业务骨干,每年都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按工作需要抓“精准学习”,如狠抓机关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操作和财会基本技能培训;加强对预算管理改革、税制改革、政府债务管理等当前财政改革重点任务的培训,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地”;按照“学习一个专题、解决一个问题”的思路组织培训,使学习的过程变成研究财政难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6 国内财政基层培训的经验总结

  2.6.1 根据培训对象的人员特点设计培训方法

  总结宁夏和国内部分省市财政培训的基本经验,在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财政基层培训必须根据培训对象的人员特点设计培训方法。针对基层财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专业匹配度不高、人员综合素质不强、非专业人员比例较高、干部队伍不稳定、兼职现象普遍、年龄结构差异性大的特点,无论实施和何种内容的培训,首先要在培训方法上进行科学设计,做出符合学员特点的教学准备。要系统设计教材、课件、网络资源、微课、操作手册等培训材料,使广大学员喜欢学、学得懂、用得上、有实效。

  2.6.2 结合培训群体的发展需求设计培训内容

  针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各地通过划定贫困户进行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因地制宜,找准关键环节,加大扶贫力度,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把农民变成“工人”,稳定帮扶工作队伍,实行干部包户包村。财政基层培训要适应这种新常态,结合被培训群体的发展需求进行培训内容的设计。各地成熟的案例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业政策培训、农村电商培训、农村网络平台应用培训等方面。

  例如,在养殖种植政策培训方面,对照国家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产品目标价格、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支持、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支持、畜牧良种补贴、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等。

  又如,农村电商培训。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销售模式近年来被农民逐渐接受,但通讯网络不畅通、产品包装不新颖、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不少家庭难以单兵作战。如果以财政培训为切入点,通过政策培训,引导基层乡镇组建网络平台,把建设品牌、质量保证、人员培训等相关工作统筹起来,农村电商就更加有前景,农民脱贫致富将更加有保障。

  2.6.3 按照财政政策的要求实施培训计划

  完善财政减贫制度及政策。财政减贫的直接目的是使贫困者减轻或摆脱贫困状况,但财政减贫除了具有社会功能外也兼顾效率,其效率取向决定了财政减贫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财政减贫可以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防止贫困群体不计环境成本的过度开垦和生产,进而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尤其是制度化的社会保障是政府调节经济周期、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这便对财政减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承担减轻贫困的主要责任,另一方面应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因此,完善财政减贫制度及政策不但是反贫困所必需的,也是宏观调控所需要的。当前,首先,应建立健全适合于城市和农村具体情况的社会保障制度及面向特殊贫困者的财政救助体系,保障贫困群体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其次,应完善土地、户籍等相关制度和机制,支持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再次,应建立宏观政策的协调机制,使财政政策与农业政策、价格政策、土地政策、信贷政策、投资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形成合力,有效发挥政策体系在减贫方面的整体作用;最后,应进行财政减贫制度创新,形成减贫的内在动力。

  3. 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的财政基层培训发展战略

  3.1 概述

  3.1.1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深刻剖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财政基层培训和精准扶贫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明确财政基层培训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基层培训,大力指导、协调和帮助驻村帮扶干部和乡村干部及时、全面掌握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引导基层干部把精准扶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考虑,长远谋划,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扶持到人”的思路,综合运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项目,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切实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解决财政扶贫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助力精准扶贫。

  3.1.2 工作目标

  以形成财政基层培训工作长效机制为目标,着力建立统筹高效、职责明确、协同配合的培训管理机制,按需培训、注重质量、不断创新的培训运行机制,师资健全、教材完备、考评科学、管理规范的培训保障机制。

  每年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基层培训规模,其中:乡镇财政干部每年参加培训的人数不少于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实现每三年集中轮训一遍;以行政村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出纳等在岗人员,实行村级委托代理服务后的村报账员、代理会计、资金会计(出纳),行政村领导,村民理财小组成员等有关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的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保证全国平均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培训1人。要重点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逐步建立村干部上任后及时或任期内必须参加财政支农政策和村级财务管理培训的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把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扩大到其他村民组织及相关人员。

  3.1.3 培训范围

  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由财政部统一组织,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承担具体实施任务。主要任务是: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和分级负责的培训方案,确定年度培训计划;组织编写培训教材;举办示范性乡镇财政干部培训班,培训师资和中央财政直接联系点乡镇财政管理骨干人员;指导、检查、评估各地区培训工作等。

  地方财政部门按照财政部制定的培训规划和计划安排,负责组织开展本地区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工作。要合理确定省、市、县级财政部门培训职责和培训任务,充分发挥各级财政部门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的作用,保障培训工作经费;要制定和实施本地区培训方案,指导和督促下级财政部门开展培训工作,加强督导;要结合本地区财政工作实际需要,在财政部统一培训教材基础上,充实完善培训内容,增强实用性。 

  3.2 培训平台构建

  充分发挥函校在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组织管理,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权责明确、协调配合的管理体制,通过积极引导、规范培训、科学考评、强化监管等手段,调动各级培训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培训效果。

  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由财政部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统一组织,其主要任务是:统一制定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编审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指导、检查、评估各地区培训工作。

  创新培训平台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课堂教学+参与式训练+网上培训的综合平台。优化配置课堂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视频、微信等技术手段灵活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大力开展从项目设计到实施再到后评估的全过程参与式扶贫项目教学,培养基层财会人员的实战能力。加强网络课程建设,逐步建立在线课程体系,构建基层财政人员终身学习的公共学习平台。

  3.3 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符合扶贫培训特点的师资考核评价体系,对培训师资的教学质量开展全方位的考核评估,并注重对评估结果的运用;建立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根据对师资的考核评估结果,动态监测管理师资准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优胜劣汰,有进有出;完善师资档案内容,将培训教师的授课质量考核评估结果、教师的主攻专业方向、学术研究领域等情况纳入到培训档案中,并进行适时动态更新,努力实现系统共享;对于社会师资的聘用,要把好政治关口,绝对不准培训教师在培训课堂上“踩红线”“闯禁区”,坚决禁止在培训课堂上传播与中央精神不一致的观点,坚决禁止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思潮,决不允许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进入培训课堂,也决不允许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进入培训课堂。要立足“财政土壤”,注重在财政干部中遴选和培养师资。不要盲目追求请名师、请名家,大力倡导培养财政干部兼职师资队伍,提高其课程开发能力,提升其授课方法技巧。

  随着扶贫开发的日益推进,财政政策培训工作任务将更为繁重艰巨,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培训工作,进一步充实培训工作者队伍。财政培训工作对干部的政治性、业务性和专业性要求都很高,各级财政部门要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充实到培训工作岗位上来。各级财政部门要重视培训工作者的培养,在工作中多给学习锻炼机会,既要提供培训专业领域的学习机会,也要创造接触财政业务领域的锻炼机会,特别是对于队伍中的年轻干部,要多压工作担子,严格要求,大胆使用,人尽其才。从组织层面上,多关心培训工作者的成长进步,为培训工作者创造多岗位交流锻炼的空间,使更多培训工作者全面发展,成长为既熟悉培训工作又精通财政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3.4 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的财政基层培训培训内容

  3.4.1 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的匹配

  培训内容必须与培训对象相匹配,应充分结合培训对象的岗位特点、学历层次、工作年限、工作职责等实际,建设符合财政基层人员特征的培训内容,通过淘汰、优化、调整、充实、创新等方式,实现“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有实效”的培训目标。

  将创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与推进基层财政队伍建设的长远目标充分结合起来,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开发、资源共享、师资培养、课程开发、绩效评价等工作机制。从细分培训对象、科学策划项目、优化组织实施、加强绩效管理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与培训的规划重点相结合,不断增强基层财政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使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适应财政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

  围绕教育培训规划总体要求和年度工作具体安排,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工作导向、问题导向,注重问卷调查、专题座谈、个别访谈以及微信、网络等信息手段的应用,逐步建立健全培训需求动态分析机制,及时准确掌握岗位实际需要和人才成长需求,为组织实施内容针对性强、应用效果好的培训项目夯实基础。

  3.4.2 培训内容与支农扶贫政策的匹配 

  在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匹配的基础上,结合精准扶贫需要,以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为抓手,将国家、自治区各项财政支农政策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每期培训内容。

  (1)财政支农政策的框架

  按照政策功能和实现途径,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基本框架如图3-1所示。培训内容应将财政支农政策所涉及的各环节关键内容列入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使学员正确把握政策导向、明晰政策规定界限、熟悉政策落实途径。

  3-1 现行财政支农政策种类示意图

  (2)财政支农政策的种类

  中央财政直接支持“三农”资金的十五大类,每一大类还分为多种项目(表3-1)。将财政支农政策不同种类列入培训计划,针对农村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充分使用各项支农政策,实现“全方位落实、多部门扶持、全过程指导”。

  3-1 中央财政直接支持“三农”资金的15大类支出项目表

  序号

  资金类别

  掌握部门

  1

  基本建设投资(国债资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

  农业科学事业费

  财政部门和科技部门或科技部门与农业部门

  3

  科技三项费用

  财政部门和科技部门或科技部门与农业部门

  4

  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财政部门与相关专业部门

  5

  农业综合开发支出

  财政部门独家

  6

  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

  财政部门与相关专业部门

  7

  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

  财政部门与相关专业部门

  8

  水利建设基金

  财政部门与相关专业部门

  9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

  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与流通主管部门共同管理

  10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

  财政部门与相关专业部门

  11

  农产品政策性补贴支出

  财政部门与相关专业部门

  12

  农村中小教育支出

  财政部门与相关专业部门

  13

  农村卫生支出

  财政部门与相关专业部门

  14

  农村救济支出

  财政部门与相关专业部门

  (3)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内容

  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内容列于表3-2。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内容涉及扶贫脱贫的各领域和各环节,将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内容列入培训计划,可达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财政扶贫效应。

  3-2 财政支农政策八项内容表

  序号

  政策

  用于此方面的财政支农资金

  

  支持农业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支出、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资金、扶贫资金等。

  

  支持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科研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农业科技推广支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农民科技培训资金等。

  

  支持粮食生产和

  农业结构调整

  良种补贴、农业产业化资金、农民就业技能培训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资金、农产品政策补贴资金等。

  

  支持生态建设

  退耕还林资金、天然林保护资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草原生态治理资金、水土保持资金等。

  

  支持抗灾救灾

  特大防汛抗旱资金、动植物病虫害防治资金、森林草原防火资金、农村救济费、农业税灾歉减免补助资金等。

  

  支持扶贫开发

  财政扶贫资金、国债资金(以工代赈)等。

  

  支持农村社会

  事业发展

  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文化支出等。

  

  支持农村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农产品政策补贴等。

  3.5 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的培训工作管理

  (1)培训方式的创新

  财政政策培训要根据当地实际,认真梳理适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为农户发展经济等提供政策咨询和指导,积极引导农户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同时,各地财政部门与农业、农经、纪检等部门协作,对“村三委”干部、理财小组成员、大学生村官等农村基层干部开展以财政支农政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财经法律法规、村务公开与民主理财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对财政支农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有效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为推进农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使财政政策能够更好地为扶贫攻坚服务。

  (2)培训重点的把握

  财政基层培训的核心内容包括财政改革和财政政策、财政涉农补助政策及资金管理办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有关制度、工作模式和方法、廉政建设与职业道德、财务会计、资产管理等知识、本地区乡镇财政管理所需的其他内容。

  区市两级重点做好扶贫工作的宏观统筹,做到决不让一个地区掉队;县乡两级重点做好扶贫和民政、人保、教育等部门的制度政策的衔接,对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排查,保证“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精准扶贫战略的核心是贫困地区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工作重心和注意力要“精准”,聚焦扶贫工作和贫困人口。培训要以习总书记提出的两个“重中之重”为核心内容,以两个“重中之重”思想为指导,精准扶贫战略要求,“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做好战略谋划和高层设计。

  (3)受益群体的界定

  精准扶贫脱贫思想指导下的财政基层培训的受益群体是贫困村人群。在目前的情况下,贫困村应该包括四种人群:具有发展潜力的贫困群体;缺少发展能力的特殊贫困群体;收入略高于贫困线或刚刚脱贫的群体;非贫困群体。从精准扶贫角度,目前开发式扶贫的主要对象是第一类群体;对于第二类群体,要重点做好扶贫与社会救助政策的衔接工作,发挥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的托底作用;第三类群体实际上也属于脆弱人群,在风险和灾害面前容易返贫,因此要协调好信贷、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对于第四类群体,要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机遇和国民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条件,激发他们发挥能人的带动效应,既为村庄减贫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巩固和扩大扶贫工作成效,也使自身走上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精准扶贫战略的另一个重点是向精准识别出的贫困人群提供量体裁衣式的菜单式扶贫,即精准帮扶。即使在一个村庄内部,不同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往往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实务中要做到精准帮扶,这需要以“户”为项目单元,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

  

  

  4. 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的财政基层培训实施途径

  4.1 创新教学机制

  教学体系是教学过程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评价组成的统一的整体。财政基层培训的要涵盖教学顺序、过程、方式、方法、形式、内容、反馈、评估、总结、比较和推导等一系列教学要素,主要是根据实际确定政财政政策模块和教学模式模块。

  4.1.1 规范知识结构

  财政基层培训应结合学员具体实际,在知识结构上,力求适应财会工作需要。培训过教学体系设计上,首先应将基本素质要求列入培训概论,即,要求引导学员培养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强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养成从事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在知识培训方面,应具有从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财务会计工作所必需的经济理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会计原理、专业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理论,熟悉企业会计准则、专业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会计工作的规定、制度和方法,具有法律基础知识。熟悉会计法和企业常用的经济法规,熟悉财政、税务、统计、审计等基本业务知识,具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

  在能力培训方面,应具有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财务收支及成果、各种资产、负债及权益进行核算的能力。编制财务报表与财务分析和会计检查的一般

  能力。具有根据国家财经工作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监督与检查的能力。具有从事统计工作、审计工作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字书写与表达能力,能草拟规范的财务会计工作文件,具有一定的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等财经应用文的能力。具有熟练地运用珠算及掌握微机的应用操作能力;具有使用电脑进行会计核算的能力。

  4.1.2 优化教学内容

  将培训对象进行分类,根据村干部、村财会人员、乡镇财政所涉农干部等的工作特点、知识层面不同,培训内容和方式均有所区别,分类组织参加培训。教学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抢抓机遇,遵循先易后难逐步展开。对村干部的培训工作要主动寻找可以借助的平台,与组织部、民政局等部门搞联培训,培训时间不宜太长,根据情况可定为一或两天。对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与从业资格、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结合进行,培训时间每期不少于三天。对乡镇财政所涉农干部的培训工作与基层财政所标准化建设结合进行,培训时间每期不少于一周,培训要求要严格,考试要正规。在组织形式上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方式,可以是就近原则进行组合,大约34个乡镇为一个教学点,组织“讲师团”送教上门,也可以从各乡镇选调学员分类集中培训。或是“大课”与“小课”结合进行,即先集中上公共课(大课),然后非财会人员(如村干部)结束培训,财会人员随后再上专业课(小课),这样的形式也可节省组织成本。

  针对大部分农村人员文化水平低、财务会计知识基础差,年纪大、资格老、观念旧等状况,要让农村人员在短期培训中听得进、听得明白、听得有趣、熟悉掌握,培训班要聘请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从事过农村财务工作、熟知农村情况的同志担任主讲。

  4.1.3 创新教学方法

  掌握农村财务人员的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基本情况,选好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入门课。选择农村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案例,举一反三,强化实务操作。培训内容选择从熟悉政策、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注意培训目的与培训对象的配合,重点、难点和一般问题的安排,培训内容与培训时间的分配,授课教师和学员堂上互动、课后探讨的结合等,以期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

  创新教学方法方面,应推广应用案例教学法。例如,在讲到本地的粮食直补政策时,通过举一个案例来介绍有关具体操作流程,再辅之以多媒体放映,则更容易让学习者了解到有关政策的实施方式。在讲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时,在介绍制度规定的同时,介绍几个相关案例,例如,举几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在现有的养老保险政策下该如何缴费,又将如何收益,这样学员对新型养老保险政策的认识就直观而具体了。

  4.1.4 优化教学过程

  要充分发挥培训人员的指导和组织作用,构建教学过程监控机制。从财政支农政策教学实践来,相对于传统的理论讲解而言,通过理论推导和演绎进行讲授,其结果往往会发生对知识的“过度化概括”。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教师掌控教学过程的教学内容,在课堂讨论环节上,要组织好一连串的提问,不仅在提问的内容上要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能打开学员思维的“问题链”,在提问的方式上也要有启发式思维。

  4.2 完善教学资源

  4.2.1 教材资源的完善

  编制财政支农政策执行指南:全面统计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建立财政支农政策清单;划定每项政策的执行红线;提出基层财政人员可操作的财政支农政策指南。编制财政支农项目设计手册:按照扶贫攻坚重点工程的类别,划定财政支农政策支持的项目范围;提出财政支农政策项目设计方法;编制财政支农项目设计手册。编制精准扶贫脱贫案例汇编和精准扶贫脱贫项目设计手册,实行“一户一业”产业设计方法,编制精准扶贫脱贫设计手册。编制微课件模块:面向微信用户的微课件制作方法培训;构建微课件发布平台;微课件的推广应用。

  通过编制完善实战型教材,完善教材资源,为做好培训奠定基础。

  4.2.2 网络资源的完善

  在培训过程中,引导和教会学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善知识结构和提高业务能力。以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为例,已经搭建了财会人员网络学习平台,财政基层培训则需将该平台纳入网络课程资源,引导学员采用移动客户端的学习模式,下载相应的移动客户端应用程序,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学习。

  同时,积极构建针对村级财务人员的网络资源平台,介绍财政支农成功案例,构建农村基层网络技术问题咨询平台,使网络资源覆盖农村基层财政。

  4.2.3 实践资源的完善

  以“会计模拟”方式,通过不断探索,充实培训的实践资源。即,针对财政支农所涉及的具体财务问题,设计会计模拟教学内容,不断积累模拟案例,以此丰富教学的实践资源。

  “会计模拟是仿照企业实际的经济业务进行仿真练习,是学员所学知识的一种综合实践,锻炼的是学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特别适合采用尝试教学法先练后讲。“会计模拟”一般包括尝试准备、尝试指导、尝试练习、再次尝试几个阶段,这种培训方法培养了学员的自学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氛围,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3 做好教学评价

  4.3.1 评价指标的选择

  根据基层财政培训的实际情况,选择组织领导、计划实施、经费使用、培训管理、质量控制、工作亮点作为评价指标。

  (1)组织领导: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培训工作;制定了中长期培训规划或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年度培训计划。

  (2)计划实施:年度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人数平均每个行政村达到2人;年度计划完成率达到100%;培训地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

  (3)经费使用:安排专项培训经费,保障培训工作需要;严格执行培训经费管理制度,无挤占、挪用等行为。

  (4)培训管理: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管好用好培训管理系统软件,数据上报及时、准确;使用财政部统编教材,组织编写有针对性的补充教材;按要求选派人员参加财政部函校和财政厅函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及教研活动;参训人员认真学习,积极研讨,遵守培训纪律;按照要求及时规范报送相关材料;重视培训工作宣传和交流,在县级以上(内部或公开)报刊及其他载体上宣传报道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经验做法在全国或全区性培训工作会议、研讨班及示范性培训班上介绍推广。

  (5)质量控制: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和要求,达到规定的培训课时,培训档案资料规范、完整;授课师资主要从宁夏财会函授学校师资库中选聘;对培训班开展培训效果组织评估并进行汇总分析;组织开展了财政政策执行反馈工作。

  (6)工作亮点:注重培训工作创新,亮点突出,特色鲜明,效果明显。

  4.3.2 指标权重分析与赋值

  在考核评价是对财政基层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计划实施、经费使用、培训管理、质量控制、创新做法等综合水平的量化评判。考核指标权重的设定应遵循考核指标的关键程度不同权重不同的原则。量化考核指标权重设计方法常用的有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二项系数加权法、环比评分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可以将定性与定量考核指标的各绩点进行比较与相加。本报告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财政基层培训工作考核指标的权重。

  (1)构造判断矩阵

  层次分析法判断同一层次中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也是采取邀请一定数量的专家来进行的。不过考虑到问题一般比较复杂,因此它并不要求每位专家直接给各个指标赋权,而是采取两两指标的比较,判断它们的相对重要性,同时通过这些判断,引入适当的比率标度,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判断矩阵。把指标(或属性)成对比较,第 个属性对第 个属性的相对重要性的估计值记为 可按表4-1的规定取值。

  4-1 估计值 取值表

  值(相对重要程度)

  取值含义

  1

  两个属性相比,前者和后者同样重要

  3

  两个属性相比,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

  5

  两个属性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7

  两个属性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9

  两个属性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2,4,6,8,

  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倒数

  若属性 与属性 的重要性之比为 ,则

  的重要性之比为 =

   

  如果认为 就是属性 和属性 的权 的比 ,评价问题中 个属性成对比较结果用矩阵 表示,由此得到:

  按照矩阵计算法则,在矩阵 中,应有 =1 =1,···, 。如果评价人对第 个属性对第 个属性的相对重要性的取值 估计一致,则还应有:

 

  (2)计算重要性排序

  由式(1)可得:

     

  因此有:

     

  式(5)中, 是单位矩阵。如果矩阵 的一致性成立,式(5)严格等于0,则在矩阵计算过程中,奇次线性方程组对于未知数 只有平凡解。如果 的一致性不成立,式(5)即不严格等于0,则矩阵 有一下性质:它的元素的微小脉动意味着特征根的较小的脉动,从而有:

    

  式(6)中, 的最大特征根, 是相应的特征向量。解方程(6)所得结果,经归一化后,即可作为权重向量 。计算权重向量的方法较多,本研究采用和积法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 ,即:

     

  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重值)由下式计算:

  

  (3)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保持判断思维一致性非常重要。一般可用判断矩阵特征根的变化来检查判断的一致程度。在层次分析法中引入除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以外的其余特征根的负平均值,作为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指标,即用 来检查一致性。此外,为了得到不同矩阵阶数均适用的一致性检验的临界值,还需考虑一致性与矩阵阶数之间的关系,即根据判断矩阵的阶数对一致性指数进行修正。一般,可用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来修正,不同矩阵阶数的平均一致性指标可查表。当判断矩阵的阶数大于3 时,用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之比成为一致性比率,记为,当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此时,由特征向量表示的各指标权重即可应用。

  (4)财政基层培训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① 层次分析模型构建

  4-1 财政基层培训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基层财政培训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选择组织领导、计划实施、经费使用、培训管理、质量控制、创新做法作为评价指标,各指标又有不同子指标。

  按照层次分析法,建立ABCD四个层次结构模型(图4-1)分别为目标层、指标层、要素层、对象层。有了这样一个层次结构模型,即可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分值,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表。

  ② 判断矩阵的确立

  邀请管理专家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分别得到了不同的判断矩阵。考虑到各位专家的判断有一定差异,为综合各专家的意见,按各专家判断矩阵中的数值进行几何平均并作简化处理,得到汇总的判断矩阵表如表4-2、表4-3、表4-4 所示。

  4-2 判断矩阵A-B

  A1

  B1

  B2

  B3

  B4

  B5

  B6

  B1

  1.0

  3.0

  1.0

  5.0

  3.0

  1.0

  B2

  0.5

  1.0

  0.5

  0.5

  0.3

  0.2

  B3

  1.0

  2.0

  1.0

  1.0

  1.0

  1.0

  B4

  3.0

  3.0

  4.0

  1.0

  3.0

  2.0

  B5

  2.0

  1.5

  1.5

  2.0

  1.0

  0.5

  B6

  2.0

  0.5

  0.2

  0.3

  0.3

  1.0

  4-3 判断矩阵B2-C

  B3(经费使用)

  C7(人均经费额度)

  C8(无挤占挪用行为)

  C7(人均经费额度)

  1.0

  0.5

  C8(无挤占挪用行为)

  5.0

  1.0

  4-4 判断矩阵C21-D

  C21

  D1(人员1

  D2(人员2

  D3(人员3

  D4(人员4

  D1(人员1

  1.0

  5.0

  7.0

  0.5

  D2(人员2

  2.0

  1.0

  1.5

  1.5

  D3(人员3

  3.0

  3.0

  0.3

  0.5

  D4(人员4

  0.1

  5.0

  4.0

  1.0

  指标体系中以AB3C21为例计算出相应判断矩阵,并以三个人员作为研究评价对象,实际工作中的人数有变化,要根据评价人数及岗位性质进行调整。同样的方法,可以构建出所有指标体系中的判断矩阵表。

  ③ 计算重要性排序

  以AB3C21为例,计算得到的归一化后的判断矩阵如表4-5所示。将归一化 后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得各分项的权重,权重计算结果列于表4-6

  

  

  4-5 归一化后的判断矩阵C21-D

  C21

  D1(人员1

  D2(人员2

  D3(人员3

  D4(人员4

  D1(人员1

  0.145

  0.179

  0.143

  0.523

  D2(人员2

  0.487

  0.556

  0.571

  0.467

  D3(人员3

  0.323

  0.273

  0.286

  0.191

  D4(人员4

  0.276

  0.511

  0.379

  0.368

  4-6 财政基层培训工作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评价指标(A

  指标内容(B

  权重(W

  换算分值

  组织领导

  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培训工作

  1.505

  5

  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或方案

  0.301

  1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年度培训计划

  0.602

  2

  计划实施

  年度财政基层培训人数达标

  0.602

  2

  年度培训计划完成率达标

  1.204

  4

  培训地区覆盖率达标

  0.602

  2

  经费使用

  人均培训经费能够保障培训工作需要

  2.408

  8

  无挤占、挪用等行为

  1.204

  4

  培训管理

  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并能认真执行

  0.602

  2

  数据上报及时、准确

  3.011

  10

  使用财政部统编教材,组织编写有针对性的补充教材

  1.204

  4

  按要求选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及教研活动

  0.602

  2

  参训人员认真学习,积极研讨,遵守培训纪律

  0.602

  2

  按照要求及时规范报送相关材料

  1.505

  5

  重视培训工作宣传和交流

  3.011

  10

  财政支农培训经验做法在全国或全区介绍推广

  1.505

  5

  质量控制

  达到规定的培训课时,培训档案资料规范、完整

  1.806

  6

  对培训班开展培训效果评估并汇总分析

  1.806

  6

  授课师资从宁夏财会函授学校师资库中选聘

  1.204

  4

  组织开展了财政政策执行反馈工作

  1.806

  6

  工作亮点

  年度培训工作亮点突出,特色鲜明

  3.011

  10

  ④ 一致性检验

  仍以判断矩阵AB3C21为例,经计算得到 =0.0045,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表得 0.52,则 ,符合一致性要求,则表4-6中的因素层的每项指标均可赋值,并按照比例换算成10分制。

  

  

  4.3.3 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根据上述方法,建立财政基层培训工作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表4-7)。

  4-7 财政基层培训工作评价指标表

  考评

  内容

  分值

  考评项目

  分值

  量化评分标准

  组织

  领导

  8

  1.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培训工作

  5

  有机构及安排专人负责

  2.制定了中长期培训规划或方案

  1

  3年以上的培训规划或工作方案

  3.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年度培训计划

  2

  及时报送年度培训计划

  计划

  实施

  8

  4.年度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人数平均每个村2

  2

  实际完成村数与目标村数折算

  5.年度计划完成率达到100%

  4

  实际完成率与目标值折算

  6.培训地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

  实际覆盖率与目标值折算

  经费

  使用

  12

  7.人均培训经费能够保障培训工作需要

  8

  地方财政部门安排了培训经费

  8.无挤占、挪用等行为

  4

  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无违规行为

  培训

  管理

  40

  9.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并能认真执行

  2

  有相关培训管理制度

  10.数据上报及时、准确

  10

  网报完成数与纸报完成数一致

  网报计划数/纸报计划数一致

  11.使用财政部统编教材,组织编写有针对性的补充教材

  4

  使用财政部统编教材2分;

  有地方自编教材(文字或多媒体)2

  12.按要求选派人员参加财政部函校和财政厅函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及教研活动

  2

  未及时组织相关人员报名工作,一次扣1分,最高2

  13.参训人员认真学习,积极研讨,遵守培训纪律

  2

  参训学员未认真遵守培训纪律,一次扣1分,最高2

  14.按照要求及时规范报送相关材料

  5

  报送材料及时、齐全、规范

  15.重视培训工作宣传和交流,在县级以上(内部或公开)报刊及其他载体上宣传报道财政支农培训工作

  10

  在财政厅《宁夏财会》或宁夏财政内外网站、县级以上各类媒体上刊登财政支农培训信息相关信息,一篇5分,最高10

  16.财政支农培训经验做法在全国或全区性培训工作会议、研讨班及示范性培训班上介绍推广

  5

  在全区培训班上介绍3分,在全国培训班上介绍5分,最高5

  质量

  控制

  22

  17.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和要求,达到规定的培训课时,培训档案资料规范、完整

  6

  培训目标明确、达到课时要求3

  培训档案规范、完整3

  18.授课师资从宁夏财会函授学校师资库中选聘

  4

  授课教师从宁夏财会师资库中选聘1名得1分,最高4

  19.对培训班开展培训效果评估并汇总分析

  6

  组织开展了培训效果评估3

  有培训效果评估的汇总分析3

  20.组织开展了财政政策执行反馈工作

  6

  有相关的政策执行反馈分析报告6

  工作

  亮点

  10

  21.年度培训工作亮点突出,特色鲜明

  5

  工作思路清晰,创新做法有效,特色亮点突出

  4.3.4评价机制的实施

  培训教学的评价是财政基层培训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

  一般来说,评价主体包括受训人员、管理人员、同行、外部专家(督导人员)以及教师本人的意见。其中受训人员的评价信息是培训效果的主要信息来源,是很重要的评价手段。从财政政策基层培训的实践来看,组织评价的主体应是各省财政厅财会函授学校及各市、县(区)财政局承担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任务的相关部门。根据权利和责任相当的原则,主要评价对象也是 各省财政厅财会函授学校及各市、县(区)财政局承担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任务的相关部门。 

  (2) 评价内容

  包括教师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教师备课、精力投入、遵守教学纪律方面,教学效果则一般包含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政策的掌握,贯彻执行财政政策的基本能力的增强等 重点要评价培训过程中学员的兴趣是否得以激发,学习主动性是否得以调动,学习的潜能是否得以发展等。还应该进行跟踪评价,与财政厅等涉农支农部门有机结合,在政策的贯彻和实施过程中,加入政策培训的评价内容,作为以后调整、改进培训的依据。

  

  

  5.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研究结论

  (1)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把农村扶贫提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在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全面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的基层财政培训工作是落实国家战略的抓手、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保障,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完善,基层财政承担的职责任务越趋加大,落实强农惠农富农财政政策,最关键的环节在基层。中央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战略,也为开展财政基层培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

  (2)当前财政基层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履职人员文化程度偏低、专业匹配度不高,人员综合素质不强、非专业人员比例较高,干部队伍不稳定、兼职现象普遍,年龄结构差异性大、年龄偏高;

  (3)宁夏近年来不断创新财政基层培训体制机制,自治区财政厅加强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开通了自治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出台了全区精准脱贫能力培训实施方案,对做好财政基层培训起到了促进作用;

  (4)国内扶贫脱贫的成功经验对财政基层培训的启示是:根据贫困对象的发展能力进行培训,变输血为造血,结合贫困群体的发展需求进行培训,按照宏观调控的要求进行培训,完善财政减贫制度及政策;

  (5)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的财政基层培训,要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为指导,构建适应培训对象的培训平台,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相匹配、与支农扶贫政策相匹配的要求,科学设计培训内容,抓好培训工作管理,促进培训工作深入发展;

  (6)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的财政基层培训的实施途径包括:从规范知识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创新教学机制,从完善教材资源、完善网络资源、完善实践资源等方面,完善教学资源,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做好教学评价;

  (7)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财政基层培训工作评价体系,可作为今后财政基层培训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的技术手段。

  5.2 可推广应用的成果

  (1)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的财政基层培训,是今后开展培训的既定方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牢固树立面向精准扶贫的培训意识,创新培训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课堂教学+参与式训练+网上培训”的综合平台;

  (2)构建创新型培训平台的主要内容:优化配置课堂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视频、微信等技术手段灵活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大力开展从项目设计到实施再到后评估的全过程参与式扶贫项目教学,培养基层财会人员的实战能力。加强网络课程建设,逐步建立在线课程体系,构建基层财政人员终身学习的公共学习平台;

  (3)财政基层培训的教学资源建设,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要不断完善教材建设、网络资源建设、实践资源建设,为财政基层培训奠定坚实的基础;

  (4)财政基层培训的教学资源建设:编制财政支农政策执行指南、财政支农项目设计手册、财政服务精准扶贫脱贫案例汇编、精准扶贫脱贫项目设计手册、编制财政基层培训微课件、设计参与式财政基层培训教学方案;

  (5)以本课题提出的财政基层培训工作评价体系作为今后财政基层培训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的技术手段,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赤,搭建一个长效机制的“大舞台”,中国会计报,2012.4

  2、杨海波,服务民生、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预算管理与会计,2013.4

  3、杨海波 ,适时推进资源税政策调整,中国财政,2012.21

  4、冯丽英,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认识误区及建议,财务与会计,2010.11

  5、廖海强,基层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探索与思考,财政探索与研究,2015.3

  6、韩璐,培训凸显特色、以才促进兴财——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验谈,记者传真,2015.08

  7、张渊博,安徽省乡镇财政干部状况研究,安徽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6.5

  8、李琳娜,浅谈基层财政培训对财政工作的重要性,财政金融,2016.21

  9、赵丽金,财政基层培训的绩效评估研究——以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为例,现代经济信息,2016.02

  10、马洪雨,我国扶贫开发国家立法具体化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2.04

  11、杨晓梅,初级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缺陷研究,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4.6

  12、王丽萍等,农村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探究,群言堂,2010年第6期;

  13、吴小明,郑春瑛,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第35期;

  14、代升波,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财会研究,2013年第6期;

  15、漆艳茹,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及应用研究,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6月。

 

附件下载: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л񹲺͹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网站标识码bm14000001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电话:010-68551114

京ICP备0500286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