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立足四个坚持 打造“四化”队伍
湖北省财政厅

  

    近年来,在财政部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厅党组的高度重视下,我省财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财政干部培训规划纲要》有关精神,注重提素质,强基层,固基础,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基层为主的原则,把财政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贯穿于财政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干部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多元化、技能化、精细化方向,构建学习机制,创新培训形式,拓宽教育渠道,着力构建一支专业化、知识化、信息化的财政基层干部队伍,乡镇财政干部和农村财会人员素质普遍提高,基层财政工作效能大幅提升,有力促进了基层财政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四个到位”,营造浓厚氛围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深入,国家对“三农”投入加大,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级财政用于“三农”资金规模越来越大,乡镇财政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对乡镇财政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以收农业税为主的基层财政干部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基层财政工作的要求,普遍存在知识老化、文化层次不高、对公共财政和“三农”政策的把握和研究不够等问题,难以满足新常态下基层财政事业发展,因此,加强基层财政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我们主要坚持了“四个到位”:一是重视部署到位。省财政厅党组高度重视财政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年初召开党组会、座谈会进行安排部署,成立财政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具体实施。二是责任明确到位。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工作机制明确要求农村处牵头负责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的培训工作,负责全省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计划的制定、指导与考核。三是调研规划到位。在开展财政基层教育培训工作之前,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以及电话函询、问卷答题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不仅对财政各项支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而且对基层财政干部能力所需、业务所缺及队伍状况进行了专题了解。并从事关全省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将财政基层培训工作与财政中心工作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制订了《湖北省财政厅关于基层财政干部和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省财政基层培训的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举措、组织领导等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纷纷响应,制订了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四是广泛宣传到位。为了提高广大基层财政干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我们充分利用财政信息、财政网站等辐射力强、宣传面广的优势,通过开设专栏、播发滚动信息等形式,对财政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广泛宣传报道,不断提升财政基层干部支持培训、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坚持“三个创新”,提升培训质量

  (一)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结合全省财政系统机构设置、岗位职级和年龄结构,我们推行“三三制”教育培训模式,即按照省、市、县“三个层级”,县级、科级、股级“三类职位”,年长同志、中年同志、年轻同志“三段年龄”,分类指导开展教育培训。一是分级培训,共建平台。根据教育培训整体需求,上下联动。通过省级引导,市州分担,县市区配套,搭建全省财政系统三级培训教育平台。省厅主要负责市州局长、青年骨干和财政所所长业务培训以及农村财会人员师资力量培训;市州主要负责本级和县市区财政局以及乡镇财政所业务骨干培训;县市区主要负责财政所专管员、村代理会计以及村级报账员培训,各负其责,各教所需。二是分类培训,各有侧重。依据各级干部培训需求,量体裁衣。县级干部注重依法行政能力、科学决策与推动发展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科级干部注重依法行政(办事)能力、团队组织管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工作创新等方面的培养。科级以下干部注重工作执行力、服务基层能力的培训与开发。三是分龄培训,优化结构。根据干部年龄层次需求,定点发力。对于年长干部,着力突出党性修养、领导修炼,树立示范效应的同时做好“传、帮、带”。对于中年干部,着力发挥其创新意识,开发其工作中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总结新成果。对于年青干部,在学习应知应会知识的同时,注重开发和塑造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业务能力,使之成为财政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二)创新培训载体和平台。一是集中研学。坚持“五个依托”,即:以各级党校为依托,开展财政基层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培训;以全省财政改革与发展培训基地为依托,选送全系统科(局)级干部、基层青年干部参加公共财政理论学习培训;以组织部门党员干部在线学习为依托,系统学习当前政治、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学习公务礼仪等知识,丰富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社会知识;以财会培训基地为依托,开展全系统干部新业务、新法规知识学习培训;以各类院校、市民学校等为依托,开展基层财政干部综合学习培训。三年来,省财政厅先后在省委党校举办乡镇财政所长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1200余人次;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财政系统青年干部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在财政厅招待所等地举办财政支农政策师资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300余人次。各市州和县市区培训方式也各有特色。二是典型引学。通过召开典型人物事迹报告会等形式,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财政工作好氛围,先后掀起学习吴波同志和学习邹碧华等同志的活动热潮,教育引导财政干部坚定信念,改进作风,恪尽职守,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积极投身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工作中去。三是阵地抓学。将学习型机关建设、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与基层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相结合,组织开展“讲学习、练技能、树标兵”活动,采用不同方式,分类制定标准,评选十佳“学习标兵”、“写作能手”、“岗位技术能手”,同时,将其融入财政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之中,采取重点培训与普遍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与以会代训相结合,网上培训与现场演示相结合,封闭培训与参观交流相结合等方式方法,不断营造开放平等的学习培训阵地,注重学员体验与参与,激励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开拓创新、建功立业,使财政基层干部培训形式更加生动化、具体化,使培训活动常抓常新。四是活动促学。省财政厅专门发文,要求从2014年起,在全省财政系统开展以“提高文化品位,彰显精神风貌,倡导人文关怀,促进事业发展”为主旨的乡镇财政文化建设活动,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开辟“财政管理”、“财务会计”、“学习园地”、“法制宣传”等专栏,扩大干部职工学习教育覆盖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创活动在荆楚大地蔚然成风。与此同时,针对基层财政政策强、分类细、业务多的特点,定期开展以会代训、重点突破方法,将会议室(教室)变成“移动课堂”;依托“金财工程”、部函校远程教育培训网、在线学习网、可视电话等平台和媒介助学,基层财政干部职工时时处处置身浓厚的学习氛围之中。

  (三)创新培训内容和重点。一是突出定向培训。就培训对象而言,我们始终坚持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业务培训,看菜吃饭。对乡镇财政干部和村级代理会计,主要开展财政政策法规、会计基础、会计实务、电脑操作、会计软件等知识的培训;而对村报账员,则注重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凭证分类、粘贴、签字与审核、报账程序、财务公开等会计基础知识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实务等内容。同时将培训对象从乡镇财政干部、代理会计、村报账员,拓展到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村龙头企业会计,实现了培训对象广覆盖。2014年,我们会同省农业厅、民政厅联合制定下发了《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按照省培训全覆盖要求,分省、市、县、乡四个层次,对全省市、县两级农村财政管理局局长、经管局局长、部分乡镇党政领导、乡镇财政所所长、乡镇财政专管员、部分村干部、村报账员等进行了《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的全方位专门培训,效果良好。二是丰富培训内容。我们始终按照问题导向、顺应工作、与时俱进要求,结合基层工作特点、针对基层干部能力的薄弱环节,按照“按需培训、因材施教”的原则,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的放矢地安排授课内容,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立了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农村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等重点培训内容。各级财政部门针对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分别确立了符合本地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我省部分市县还组织编写了《财政财务与会计核算知识》、《村级财务管理》、《财经法规》、《财政专管员培训资料汇编》、《乡镇财政专管员基础知识300问》、《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解读》等讲义。三是创新培训介质。我们结合省委组织部关于《全省农村现代化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规划》的要求,组织专家学者制作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专题教学片,该片360分钟,其结构新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获得了基层学员一致好评。同时,根据基层财会人员的意见建议,从2012年起,我们每年组织编写一本《乡镇财政专管员必备政策手册》,汇集了当年所有财政支农、惠农政策,乡镇财政干部人手一册。既满足了乡镇财政干部实际工作需要,又对广大农村财会人员和农民群众起到政策宣传的效果。2014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财政基层培训课件评选》活动,共征集课件19件,通过组织大专院校教授、厅有关处室负责人及县、乡镇财政干部代表进行评审,评选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名,并将优质课件在全省基层财政培训时进行展示和运用。此外,我省还积极承担了财政部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组织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教材编写和《基层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案例》收集任务,极大提升了培训实效。

   三、坚持“三个机制”,确保培训效果 

    (一)建立保障机制。一是建章立制,提供制度保障。先后下发了《湖北省基层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试行)》、《湖北省财政基层培训经费管理办法》,《湖北省财政基层培训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等文件,从制度上保证财政基层干部培训走上规范化、专业化轨道。二是注重投入,加强经费保障。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都将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以保障学员食宿、培训设备、学习资料等培训工作需要。据统计,2012-2014年,省本级财政共安排培训资金8200万元,下拨市、县培训资金7833万元,市级财政投入培训资金56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培训资金9780万元,为财政基层干部培训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三是内挖外聘,强化师资保障。采取选拔和推荐等方式,在财政系统及其他涉农部门和单位选拔出一批业务骨干、业务精英,在各级党校招聘多名高级党校教师,在各大院校聘请知名教授、专家学者等,建立财政基层干部培训专家库,通过建立专家库,夯实全省财政基层干部培训师资基础。

  (二)强化督学机制。建立财政基层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对学员学习培训期间的出勤情况、遵守纪律情况、考试成绩等进行记载并纳入绩效考核,年终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分,载入学习培训档案,并将干部学习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与年终评先表模、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广泛开展查学习笔记、查考勤记录、查心得体会,评测试成绩、评先进典型、评教育培训效果“三查三评”活动,部分市县规定乡镇财政干部每年自学时间不少于60个学时,县级财政部门还与局属各单位、乡镇财政所、职能股室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岗位业务培训工作责任状,各参学单位与干部分别签订了业务培训责任书,保证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效果三到位。近期,我们还联合有关部门对新《办法》的学习培训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

  三)健全考核机制。注重加大基层培训工作考评力度,制定了湖北省财政基层培训工作量化考核评分标准,将基层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全省财政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要求市、县财政部门实行日常学习积分制,不修满积分,不得参与年度各类先进评选;对每次考试平均成绩前5名的个人给予表彰、加分,对平均成绩后5名的个人给予通报、扣分。对参加学历、职称教育的干部职工实行一次性的奖励、加分。在干部公开选拔方式中将考试成绩纳入参考依据,实行末位淘汰。在年度考核中学习成绩不达标者取消评优资格。有些县市财政部门在全系统组织开展“每天自学一小时”活动,通过开展财政业务知识竞赛促进干部自学。同时,注重培训质量评估,针对培训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教师授课效果、学员遵守纪律情况、培训时间、跟班管理和后勤保障等五大项进行考核评估,重在检验学习效果,反馈学习建议,为财政基层干部培训奠定坚实基础。

  四、坚持“一个检验”,确保学以致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训效果好坏最终归于实践去检验。我们始终将培训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训和实践,全省财政系统形成了“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内练素质、外树形象”的培训工作新局面,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工作效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一是人员素质大幅提升。通过多年来的系统培训和实践,全省基层财政干部备专科以上学历者占总人数的74%,中级职称以上的占总人数的16%。乡镇财政专管员基本达到了“六员”标准,即“三农”政策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员、支农项目建设的监督员、农村经济发展的助理员、协调处理农村诉求的信访员、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员、农村各项工作的服务员。涌现出了章勋生等一大批敢于担当、敬业有为的优秀专管员,章勋生同志出色的工作业绩和感人事迹得到常务副省长王晓东的重要批示,中央、省、市各级新闻媒体和相关单位进行了系列宣传报道二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明显规范。委托代理制度化。建立健全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民主理财公开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和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村组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村级财务电算化。委托代理前,村级账务的包包账比比皆是,白条满天飞。委托代理后,各市县统一了会计软件、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科目、会计报表、会计财务账簿,凭证装订整齐规范,会计电算化水平显著提高。资产资源信息网络化。对“三资”清理的资产资源信息及时录入、及时更新,并制作资产、资源卡片和图片档案,实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实现了省、县、乡“三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现在只要通过信息“平台”,便可随时查询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现实状况和经营情况。三是基层财政工作基础得到夯实。通过加大对乡镇财政干部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人员以及报账员的培训力度,基层财政工作基础得到了夯实和巩固,基层财政建设得到规范,基层财政各项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农村财会人员政策理论素质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惠农政策得到了较好落实。通过近几年我省政风行风热线农民群众反映的情况和我厅委托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基层财政满意度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民群众对基层财政干部的满意率逐年上升,因惠农政策落实和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信访案件不断下降。

  各位领导,我省财政基层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部领导的要求和兄弟省市的工作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借这次研讨班的东风,按照部函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举措,努力把我省财政基层培训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附件下载: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л񹲺͹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网站标识码bm14000001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电话:010-68551114

京ICP备0500286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006号